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下乡吃酒席后进了ICU?小心这种病毒感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07:52:00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云龙 通讯员 梁辉 黎亦琪

市民刘女士下乡吃酒席,回家后不久感觉身体不适,随后病情加重,晕倒在地,被送进医院ICU(重症监护室),一查竟是感染了汉坦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这是什么病毒?出现哪些症状要立即就医?如何预防?湖南省人民医院岳麓山院区急诊三部主任、主任医师张兴文进行了详细解答。

35岁女士下乡吃酒席,回来后竟进了ICU

近日,湖南省人民医院岳麓山院区成功救治了一名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的患者,经过35天的生死较量,患者刘女士终于康复出院。谁能想到,一场看似平常的下乡吃酒席经历,竟让她命悬一线。

2月下旬,35岁的长沙市民刘女士突然出现高热、头痛、腰痛、腹泻等症状。随后,因全身乏力眼前一黑,刘女士昏倒在地,被120救护车紧急送到湖南省人民医院岳麓山院区急诊抢救室。入院时,刘女士颜面部发红、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头部CT显示“硬膜下出血”。更为危急的是,她的血小板数值严重跌破安全线,神经外科医生会诊后判断,刘女士随时可能出现出血加重的情况,需手术治疗。

急诊三部主任、主任医师张兴文查看患者情况时,敏锐地发现晕厥摔倒外伤导致脑出血无法解释血小板的严重下降,结合白细胞异常增高的情况,他仔细追问病史。刘女士丈夫回忆,发病前5天,刘女士曾回农村参加寿宴并暂住。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张兴文迅速怀疑是流行性出血热。后续,汉坦病毒抗体阳性报告,证实了这一判断。

在急诊三部ICU的救治过程中,刘女士的病情持续恶化,脑出血加重导致昏迷,不得不接受气管插管治疗。面对重重难关,ICU团队联合神经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在患者血小板超低的情况下,成功实施开颅手术,清除颅内血肿。针对患者的急性肾衰,ICU团队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进行治疗,同时积极应对脑疝等严重并发症。

为给予患者精神支持,护理团队创新性地实施ICU家属陪伴制度,在病情稍稳定就让刘女士的丈夫24小时陪伴在侧,并播放家人的声音。进入多尿期后,患者日排尿量突破7000毫升,ICU护理团队又创新性地采用“精准滴灌”疗法,维持患者生命体征,促进肾功能恢复。

整个救治过程中,患者共经历6次多学科会诊、3次重大抢救,输注血液制品达1.2万毫升。人性化的家属陪伴与护理,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意识清醒后,刘女士说:“迷迷糊糊中,我听到孩子的说笑声,就像在黑夜里见到灯塔,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力量。”

出现“三红三痛”症状,需高度警惕

张兴文解释,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属于乙类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汉坦病毒在外界环境中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对热、紫外线和常规消毒剂较为敏感,例如56℃加热30分钟或75%酒精、含氯消毒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但在低温、阴湿的环境下,汉坦病毒可以存活较长时间,尤其是在鼠类的尿液、粪便、唾液等排泄物中,仍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此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具有三大主征,即发热、出血和肾损害,病程一般分为五期:

发热期(初期):起病急骤,患者出现高热(39℃以上)以及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等症状,同时伴有面、颈、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结膜充血、水肿,并可见皮肤黏膜出血点。

低血压休克期:病情加重时,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休克,还容易因血小板减少并发肠道出血,大咯血可导致窒息,颅内出血可产生突然抽搐、昏迷。

少尿期:由于肾损害,患者尿量明显减少,可能出现水肿、高血压、氮质血症,甚至发生急性肾衰竭。

多尿期:随着病情缓解,患者尿量迅速增多,每日可有几千毫升尿液,此时易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

恢复期:患者食欲、精神状况逐渐恢复,尿量逐步正常,但体力恢复较慢,可能持续数周。

“流行性出血热病情凶险,早期症状和普通感冒相似,容易误诊。早诊断、早治疗,是应对这一急性传染病的关键。”张兴文表示,若出现持续高热、肌肉酸痛等症状,不可简单当作感冒处理。尤其是生活在农村、城乡接合部、城市出租屋以及卫生环境欠佳、鼠类活动频繁场所的人群,一旦出现颜面部、颈部、胸部发红,以及头部、腰部、眼眶疼痛的“三红三痛”症状,需高度警惕流行性出血热。尽早发现症状(如发热、出血倾向、腰痛等)并就医,可有效降低重症风险。

日常做好灭鼠防鼠、环境清洁和个人卫生

张兴文介绍,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的主要传播源为鼠类,通过宿主动物的血液、唾液、尿液、粪便等进行传播。此病春季高发,人群普遍易感。需要注意的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人与人之间传播目前未见报道,即人与人接触、共用餐具、咳嗽或飞沫等一般不会导致感染。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此病? 张兴文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灭鼠防鼠。在鼠类经常出入的地方投放灭鼠药或粘鼠板;不伤害鼠的天敌;及时堵塞鼠洞;门窗合缝;排水口加铁栅。

管好食品。剩饭菜必须加热后食用;剩饭菜不要乱倒;食物放在老鼠接触不到的地方;餐具用前应煮沸消毒。

个人卫生。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均衡饮食,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适量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并注意保暖。

环境清洁。为消除鼠类孳生地,要做好环境清洁。工作前,戴上口罩及手套;室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先洒水后扫地,防止吸入带毒尘埃;清除杂草。

及时就医。被老鼠咬伤,皮肤破损后接触过鼠污染的器物等,立即冲洗伤口,即用流动清水和肥皂水(至少15分钟)彻底清洗伤口,去除可能携带的病毒或细菌,再用碘伏或酒精进行伤口消毒,避免感染。若出现不明原因高热,又查不出病因,千万不要在家私自用药,应及时就诊。

相关文章:

下乡吃酒席后进了ICU?小心这种病毒感染04-13

帕金森病开始年轻化?这些习惯是发病的关键因素04-11

流感与普通感冒“傻傻分不清”?专家教你科学分辨、合理应对04-11

帕金森病发病近年呈年轻化趋势!这样做可有效预防04-10

【央媒看太原】《中国环境报》:2024中国节水十大经典案例公布 太原一节水企业榜上有名04-09

突破年龄禁区!吉大二院成功完成83岁高龄患者复杂颅底肿瘤切除术04-09

无“碍”之中尽显民生大爱04-08

填埋减量率达95%!这个新工艺让飞灰“变废为宝”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