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微评|严惩造谣者是对受害人最好的安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3:37:00    

上海地铁一男子猥亵女乘客事件还未结束,4月10日,一则该事件系男女双方自导自演,女方已被行政拘留的网帖又在社交平台被大量转发。

4月11日,上海城市轨道和公交分局发布警情通报称,4月10日,杨某为博取关注,满足个人虚荣心,凭空编造“4月8日轨交1号线猥亵案被侵害人与违法行为人相识并相约至地铁内实施违法行为”等不实信息,并通过其个人社交账号发布在网上。目前,杨某已被抓获,公安机关将依法予以查处。

造谣当事人为何屡禁不止,说到底是为了“流量”。为了增加可信度,杨某还发布了一张伪造的行政处罚信息单。其实,和所有造谣者一样,杨某的造谣手法并不高明,只是依靠自己的猜想,利用社会热点事件本身自带的话题度,揪着部分细节强行解读自己荒诞的猜想。但因很多受关注的重大事件,取证调查往往需要一段时间,而公众又急于了解事件进展,因此就给谣言者留出了“空间”。

一段毫无依据的网帖,一张虚假的处罚单,就让被猥亵的女子从受害者变成了违法者,不仅没有得到网友的安慰,反而遭受了不明真相网友的质疑和抨击。即便警方公布了已抓获造谣者的通报,但杨某制造的谣言仍在被大量传播。谣言给受害女子带来的人身攻击,此时已比猥亵更可怕。

因此,打击谣言,需要每一位公民公众参与,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言论,要保持冷静。对于未知全貌的事件,要谨慎发言,不要因一时冲动盲目跟风,成为造谣者的帮凶。

从法律层面来说,除考虑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的情节外,建议把对受害人造成的伤害也作为处罚依据。还可以联合社交平台,对造谣者账号进行永久封闭处理。另外,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还可以将造谣处罚结果同步到信用平台,加大造谣者违法成本的同时,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此外,相关部门也要协助被造谣者做好澄清工作,帮助被造谣者维权,对于不明真相就网暴被造谣者的行为,也要加大处理力度。只有严惩造谣、网暴者才是对受害人最好的安慰。

上游新闻 时婷婷

相关文章:

锡盟公安提醒:别让“共享屏幕” 共享了你的钱包!04-11

微评|严惩造谣者是对受害人最好的安慰04-11

“微信开通已读功能”冲上热搜,回应:不提供该功能,以后也不会04-09

“微信开通已读功能”冲上热搜,腾讯回应04-09

特朗普称与韩国讨论关税等问题 韩方高层正前往美国04-08

甜馨回应“星二代”身份:我跟普通人没区别04-08

小米澄清:目前SU7车型的投保服务平稳正常,网传信息严重失实04-07

深夜公告,胖东来已起诉!追责不低于100万元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