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甘快看·强信心 看发展·一线调研】张掖:培育新动能 塑造新优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7 20:02:00    

张掖境内宣传制种产业的标语。组图: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刘健 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刘健

一季度,张掖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5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1%,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稳中向优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预期,实现了良好开局。

近年来,张掖市牢固树立“以招商引资论英雄、以项目建设论成败”的鲜明导向,真心诚心吸引企业投资,着力构建链条完备、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4月25日,记者随“强信心 看发展”2025全省经济宣传集中采访活动来到张掖,看项目建设、听企业心声,清晰地领略到这座丝路古镇扑面而来的时代活力。

横穿张掖的连霍高速公路旁的一处景观花坛上标着7个格外醒目大字:张掖有种种天下。

这7个字的背后,是张掖引以为傲的制种产业。

张掖是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核心基地,全市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年产玉米种子达到4.5亿公斤,全国每两粒玉米种子就有一粒来自张掖。

近年来,为加快推动制种产业升级,张掖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优势制种企业参与现代种业功能区建设。

位于张掖市临泽种业园的甘肃中作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玉米种子研发、生产、加工、经营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于2022年通过招商引资落户临泽。2023年、2024年,这家公司累计投入1.2亿元,分两期开工建设了一条全程种子不落地生产线和一条1000吨果穗烘生产线、一条扒皮线,并配套建设了仓储等附属设施。

“目前,项目已全部投运,形成了从种到收再到加工全过程质量管控体系。”中作农业公司行政财务总监霍荣林说。

在临泽种业园,像中作农业这样的现代种业企业不在少数。临泽县种子管理局局长孔新民介绍,园区目前已落户26家企业,累计投资43亿元建成25座现代化玉米种子加工中心,年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

中作农业工作人员查看种子出苗情况。

作为马铃薯种植基地,民乐县则通过建设总投资7670万元的甘肃鼎丰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马铃薯育繁种能力改造提升项目,着力延长马铃薯加工产业链条,引领全县传统种植方式优化升级。

“项目主要建设1.2万平方米的优质马铃薯原种繁育连栋智能温室及种薯气调库。建成后,公司将新增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生产能力1000万粒,能满足生产原种约3万吨。”鼎丰马铃薯种业公司副总经理陆则权介绍道。

开展原种繁育的同时,目前鼎丰马铃薯种业公司还在民乐县种植了1.2万亩马铃薯原种、4000多亩一级种和1.6万亩商品薯,向多家知名企业提供薯片原料。

“鼎丰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全县马铃薯机械化作业水平,带动普通种植户技术提升,做强马铃薯产业。”民乐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韩银善表示。

甘肃容大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是高台县引进的新能源产业项目。

该项目总投资4亿元,占地面积86亩。4栋厂房中,目前已经有1栋完工、2栋在建,剩余1栋已完成地平工程。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万吨锰酸锂电池正极材料的能力,实现年产值8亿元,利税1亿元。”容大新能源副总经理李威表示。

近年来,张掖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全力展开招商引资工作,容大新能源项目的落地就是一次精准招商。

李威告诉记者,锰酸锂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是四川大学的重点产学研转化项目,落户高台前,川大方面的专家团队和公司负责人曾先后考察多个省区。

“我们考察张掖后,张掖市的相关领导很快就专程赶赴四川进一步对接。高台县还举行座谈会,召集发改、招商等相关部门全面介绍高台产业投资政策和投资优势。”在高台,李威感受到了满满的诚意。

除了营商环境,张掖的政策优势、电价优势以及原材料运输半径也让投资方十分满意。最终项目在2024年8月开建。

“高台给项目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项目快速推进,预计今年8月能形成产能。”李威说。

甘肃纳塔新材料有限公司项目建设现场。

来到位于张掖经开区的甘肃纳塔新材料有限公司万吨级碳纤维建设项目。一期工程综合楼主体已经建成,碳化车间也在加快建设,现场一片忙碌。

这个项目由一家广东企业投资。计划投资27.7亿元,分三期建设2.4万吨高端碳纤维材料。全面建成后,年产值将超过20亿元。

“我们一家下游企业在张掖建有叶片生产线,对这里的营商环境早有耳闻,综合比较各种生产成本后,在很短时间内就把项目定了,算得上是以商招商。”纳塔新材料项目有关负责人张连旭表示。

精心编制资源招商图谱、产业链招商图谱、基金招商图谱,建立投资机会清单、目标企业清单,参加各种招商推介活动,积极把企业“请进来”,近年来,张掖通过多种形式全力以赴招商引资。

距离纳塔新材料不远,是一期工程已经投运的甘肃富地金虹张掖玻璃低碳产业园项目。园区大门口,打出了“中国日用玻璃产业基地”的牌子。

“我们将逐步招引其他日用玻璃生产厂家和上下游配套企业,把这个产业园打造成年产值过百亿元的日用玻璃低碳产业园,形成生产、销售、仓储、物流、产品配套加工的全产业链体系。”甘肃富地金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权德雄心勃勃。

雄心源于张掖的资源和能源优势。“这里有丰富的石英石资源和充足的新能源电力,生产成本低,产品品质高,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刘权德说。

甘肃富地金虹张掖玻璃低碳产业园项目。

他告诉记者,产业园项目规划用地1500亩,计划总投资10亿元,分三期建设。其中,投资2亿元的一期项目于2024年10月投产,能够生产化妆品瓶、酒瓶、饮料瓶等2万多种产品。

“现在每天可以生产出20多万只高档玻璃瓶,全部出口给了国外知名化妆品企业,涉及10多个国家。”刘权德表示,目前已经有3家富地金虹的下游企业入驻园区。在日用玻璃产业逐步向西部转移的背景下,会有众多的瓶盖、烤花、丝印、模具等相关产业在园区聚集。

刘权德说,二期项目也在建设中。产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公司会就近通过中欧班列实现产品外运。

良好的营商环境和要素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赴张掖投资。一季度,张掖共续建、新建招商引资项目208项,落实省外到位资金82.71亿元,同比增加29.33亿元、增长54.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47个百分点。

相关文章:

【甘快看·强信心 看发展·一线调研】张掖:培育新动能 塑造新优势04-27

路通百业兴 道美万家富 ——襄阳“四好农村路”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04-27

长沙银行业绩报告:以“稳中有进”作答高质量发展04-27

袁记云饺ODR赋能,共筑消费和谐新生态04-27

一季度GDP出炉!“经济第一省”悬念再起?04-26

应对外部冲击 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哪些信号?04-26

新华时评|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着力抓好“四稳”04-25

深圳拓展全球互利共赢合作“鹏友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