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来袭,羽绒服选对了吗?

一、看填充物,保暖核心之选

羽绒服暖不暖,填充物那可是关键中的关键。现在市面上主流的填充物就是鹅绒和鸭绒,这俩就像是保暖战场上的两大主力军。鹅绒呢,生长期比较长,一般要 100 天左右,所以它的绒朵长得特别饱满,绒丝又细又长,就像一个个蓬松的小棉球。鸭绒相对来说生长期短些,40 天左右,绒朵就稍微小一点,蓬松度也稍逊一筹。这就好比大棉被和小毛毯,同等条件下,大棉被肯定更保暖,所以通常鹅绒的保暖性要比鸭绒强那么一些。而且鹅是草食动物,鸭是杂食动物,鹅绒的异味也会小很多,处理好基本没啥味儿,鸭绒有时候就会有点小腥味。
不过,这可不意味着鸭绒就不好,要是预算有限或者对保暖要求不是超级高,选鸭绒羽绒服也是很实惠的。除了鹅绒、鸭绒,还有些劣质羽绒服会用飞丝、粉碎绒来充数,这可就坑人啦,保暖性差不说,还不耐用,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
那怎么知道自己买的羽绒服填充物好不好呢?最简单的,看标签!含绒量,也就是绒在填充物里所占的比例,那可得重点关注。含绒量越高,保暖性就越好,一般来说,选含绒量 90% 及以上的准没错,要是低于 70%,保暖效果可就大打折扣啦。像一些户外极寒环境下用的专业羽绒服,含绒量甚至能达到 95%。还有个小细节,标签上标的白鹅绒、灰鹅绒、白鸭绒、灰鸭绒,颜色其实对保暖没啥影响,主要就是白绒用在浅色面料上不透色,好看些。
二、探绒子含量,品质关键指标

再来说说绒子含量,这可是衡量羽绒服品质的一个超关键指标。从今年 4 月 1 日起,羽绒服装新国标正式实施啦,最大的变化就是把 “含绒量” 改成了 “绒子含量”。以前的含绒量里,既有绒子,又有从绒子或毛片根部脱落的单根绒丝,这绒丝对保暖没啥大作用,还容易让咱消费者混淆。新国标就精准多了,只看绒子的含量。
那绒子为啥这么重要呢?绒子就像一个个小降落伞,呈蓬松的朵状,它能捕捉大量的空气,形成一层厚厚的隔热保温层,热量就不容易跑出去,冷空气也进不来,保暖性超强。而且绒子含量越高,羽绒服摸起来就越柔软,手感那叫一个舒服,蓬松度往往也更好。按照新国标规定,只有成品绒子含量不低于 50%,才能叫做羽绒服。咱们买的时候,只要看看标签上的绒子含量,心里就能大概有数,这羽绒服保暖性能咋样。像一些高品质的羽绒服,绒子含量能达到 90% 甚至 95%,保暖效果那是杠杠的。所以说,在预算范围内,尽量选绒子含量高的准没错。
三、究充绒量,保暖的 “硬实力”

充绒量,简单来说,就是一件羽绒服里填充羽绒的总重量,这可是直接决定羽绒服保暖程度的 “硬指标”。想象一下,冬天的夜里,你盖一床薄被子和一床厚棉被,哪个更暖和?肯定是厚棉被啦,羽绒服也是同样的道理,充绒量越大,能储存的暖空气就越多,保暖效果自然就越好。
一般来说,每增加 5g 的充绒量,保暖温度就能提升 1℃左右。不过,这可不是让大家一股脑地追求超高充绒量,得结合实际情况来。要是在南方,冬天没那么冷,气温经常在 0℃以上,一件充绒量 150g 左右的轻薄款羽绒服就足够了,穿起来轻便又暖和。要是在北方,像北京、山东这些地方,冬天零下十几度,那充绒量起码得 200g 往上,才能扛得住凛冽寒风。要是去东北那疙瘩,或者户外探险、滑雪,气温经常零下二三十度,充绒量 300g 甚至更高的专业级羽绒服才是你的 “保命神器”。
但充绒量高了,羽绒服就会变得沉甸甸的,日常穿着行动不便,所以还得在保暖和便携之间找到平衡。咱们买的时候,看看羽绒服标签上标的充绒量,再结合自己所处的环境温度、日常活动场景,就能选出最合适的那一款。
四、测蓬松度,保暖隐形密码

蓬松度可是衡量羽绒品质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它指的是一定质量的羽绒在规定压力和容器中的体积。简单来说,蓬松度越高,羽绒之间就能固定更大体积的保温空气层,保暖性自然就越好。为啥呢?因为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羽绒服里储存的空气越多,人体散发的热量就越不容易跑出去,冷空气也很难钻进来。
咱们在店里挑选羽绒服的时候,可以用手按压一下,要是羽绒服能迅速回弹,恢复到原来的蓬松状态,那就说明它的蓬松度不错,填充的羽绒质量挺好;要是按下去回弹很慢,甚至凹下去一个坑就起不来了,那这羽绒服的填充料质量可能就欠佳,要是压根儿不回弹,那说不定里面根本就不是羽绒,而是别的劣质填充物。
一般来说,市面上羽绒服的蓬松度以 12.5 厘米起步,16 厘米为较好,20 厘米就是很好啦,对应部分羽绒服标注的国际标准蓬松度数值分别为 500、650、800。要是去户外极寒环境,像攀登雪山、极地探险啥的,那最好选蓬松度 800 甚至更高的专业羽绒服。要是日常通勤,在城市里穿,蓬松度 600 左右的就足够暖和又轻便。要是羽绒服标签上没标蓬松度,咱们就靠手压回弹这一招,也能大概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五、感手感,触摸真实品质

用手摸一摸羽绒服,这可是个很直观的挑选方法。优质的羽绒服,摸起来那叫一个柔软顺滑,就像摸着云朵或者棉花糖一样,感觉特别舒服。要是你一摸,手感粗糙,还有明显的硬梗、结块,那就得小心了,这说明里面的羽绒质量可能不太好,要么是含绒量低,要么是羽绒处理得不好,穿起来既不暖和还硌得慌。
咱们还可以轻轻捏一捏羽绒服,感受一下羽绒的饱满程度。要是能感觉到里面有一个个饱满、蓬松的绒朵,松开手后能迅速回弹,那就说明这羽绒服的质量不错;要是捏起来软趴趴的,没什么弹性,或者有很多细碎的小疙瘩,那保暖性肯定大打折扣。而且,好的羽绒服面料摸起来也很有质感,既柔软又紧实,能防风防水,还不容易钻绒,要是面料摸着轻飘飘、松松垮垮的,那质量也好不到哪儿去。
六、嗅气味,远离 “异味陷阱”

最后一招,闻一闻羽绒服的气味。大家可别小瞧这一招,有时候它能帮咱们快速辨别羽绒服的好坏。正常经过严格处理的优质羽绒服,只会有一点点淡淡的羽绒本身的气味,不凑近仔细闻都不太能察觉,这是正常现象,穿一段时间或者通风晾晒一下就没味儿了。但要是你一打开包装,一股刺鼻、难闻的气味扑面而来,那可就得小心啦!这很可能意味着这件羽绒服在填充羽绒之前,没有经过充分的清洗、消毒,里面说不定残留着有害的化学物质,像甲醛之类的,长期穿着对身体可不好,再便宜咱也不能买。所以,买羽绒服的时候,别不好意思,凑近闻闻,要是味道刺鼻,赶紧放下走人。
七、察面料,内外兼修之选

羽绒服的面料那可是相当重要,它得既能防风防水,又得保证透气性,就像给咱们身体穿上了一层坚固又透气的 “防护盾”。要是面料不防风,风一吹,身体的热量就呼呼地跑出去了,穿再厚也不暖和;要是不防水,下雪天、下雨天,雪花、雨水渗进去,羽绒湿了就会结成一团,保暖性大打折扣。
市面上常见的羽绒服面料有尼龙、聚酯纤维这些。咱们挑选的时候,可以用手多摸摸,感受一下面料的质地和厚度。优质的面料摸起来质地紧密,用点力拉扯也不容易变形,厚度呢,适中就行,太薄了不保暖、不防风,太厚了又会让羽绒服变得沉甸甸的,行动不方便。还可以做个简单的泼水测试,往面料上倒一点水,要是水珠像在荷叶上一样,迅速滑落,一点都不渗进去,那就说明这面料的防水性能很不错;要是水很快渗进去了,那这面料的防水性就堪忧啦,下雪天、下雨天穿出去,里面的羽绒很容易受潮。所以说,选羽绒服的时候,可别光盯着填充物,面料也得精挑细选,挑个质地紧密、厚度合适、防水性能好的,才能让咱们暖和又干爽地过冬。
八、盯细节,小处见真章

最后,可别小瞧了那些小细节,有时候它们能起到大作用。像拉链,要是一拉就卡顿,甚至脱轨,穿脱羽绒服的时候能把人急死,而且用不了几次说不定就坏了;纽扣要是不牢固,走着走着掉了,那多尴尬呀;缝线要是不细密,到处是线头,不光难看,还容易钻绒,穿一会儿身上就沾满了羽绒絮絮,多闹心。我之前就买过一件便宜的羽绒服,拉链特别难拉,每次出门着急忙慌的,拉半天拉不上,气得我直接扔一边再也不穿了。所以咱们买的时候,一定要把拉链来回多拉几次,看看顺不顺滑;纽扣按一按、拽一拽,检查下牢不牢固;缝线仔细瞅瞅,有没有开线、跳线的地方,这些小细节都没问题,这羽绒服质量才算过关。
九、选品牌商家,为温暖护航

选对品牌和购买渠道那也是相当重要,这可是给咱们的羽绒服质量上了一道 “双保险”。正规的大品牌,那都是有自己严格的质量检测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再到成品出厂,每一个环节都把控得死死的,就怕出一点差错。而且售后服务也完善,要是羽绒服出现跑绒、拉链坏了这些问题,打个客服电话,人家很快就能帮咱解决,让咱没有后顾之忧。
咱们在网上买的时候,可以多看看店铺的信誉评级、买家评价这些。要是大部分买家都说好,实物和描述相符,质量杠杠的,售后也给力,那这家店基本就靠谱;要是差评一大堆,不是质量差,就是客服不理人,那咱可就得小心啦,再便宜也别冒险下单。像一些知名的运动品牌、老牌羽绒服厂商,它们在行业里扎根多年,口碑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选它们的产品,大概率不会踩雷。线下呢,就去正规的商场、专卖店,能实实在在摸到衣服,有啥问题当场就能问清楚,买着也安心。总之,多花点心思选品牌和商家,咱冬天的温暖就更有保障啦!
总结

相关文章:
广西资源县中峰镇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04-03
上证 50 等股指今日表现:涨跌与成交量04-03
口袋里的光影课|寻觅那朵十五瓣的丁香花04-03
顾斯越的小说林穗顾斯越:全面完结顾斯越林穗全文阅读04-03
淮滨二高:精准规划破难题 齐心奋进铸辉煌04-03
清明、“五一”档电影片单发布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