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丽香铁路:雪域高原上的发展密钥与文明纽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4:53:00    

2025年3月31日至4月3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宣传部联合主办的2025年“发现最美铁路·云岭天路春潮涌”网络宣传活动在丽香铁路沿线进行,“发现团”成员深入香格里拉站、金沙江特大桥、小中甸站等地,感受铁路开通一年多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方面的显著变化。

在横断山脉的褶皱深处,一条钢铁动脉刺破雪域高原的千年沉寂。2023年11月26日,丽香铁路以139.7公里的铁轨重构了滇西北的地理时空,不仅让迪庆州告别“不通铁路”的历史,更以客货两旺书写着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鲜活注脚。当“复兴号”穿越海拔5396米的玉龙雪山隧道,这条铁路早已超越交通基建的物理意义,成为解码边疆治理、民族共生与可持续发展命题的时代样本。

从“茶马古道”到“黄金通道”的空间重构。滇西北曾是中国交通版图上的“失落之境”。1300年前,茶马古道的马帮需要跋涉月余才能将普洱茶运抵西藏。即便在高速公路时代,丽江至香格里拉200公里的山路仍需5小时车程。丽香铁路的开通,将这段旅程压缩至2小时以内,更让昆明至香格里拉实现4.5小时直达。小中甸货运站日均吞吐量突破500吨,香格里拉的松茸通过冷链专列实现“高原采摘——城市餐桌”48小时直达。曾经困于深山的生物资源转化成为了“生态GDP”。数据显示,2024年迪庆州农产品加工产值同比增长14%,铁路沿线乡村集体经济增长超30%,印证了“路通则财通”的现代边疆发展逻辑。这种时空压缩带来的不仅是出行效率的提升,也是区域经济地理的重塑。

特色产业的“出圈密码”与乡村振兴的“乘数效应”。香格里拉站售卖的牦牛肉干、青稞饼与酥油茶成为最受欢迎的“铁路伴手礼”。这背后,是丽香铁路对高原特色产业的深度激活:通过“高铁+生鲜”物流体系,迪庆松茸外销价格提升25%,2024年上半年农产品销售收入达5.3亿元。红坡村民宿集群借力铁路客流,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村民人均增收1.2万元。更具启示意义的是,铁路催生的“站城融合”模式——先锋书店落户小中甸镇联合村,打造“铁路文化驿站”。哈巴雪山下的彝族村寨开发“动车观光农业”,让传统农耕与文旅体验深度嫁接。这种“铁路+”的产业创新,正将边疆资源禀赋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能。

从“民族孤岛”到“共同体走廊”的精神跨越。丽香铁路车厢内,“汉语+藏语+纳西语”三语播报成为常态,乘务员的藏装袖口绣着动车图案,纳西族东巴文字点缀着电子显示屏。这种细节折射出铁路作为文化融合载体的深意:在丽江站的“茶马古道文化长廊”,普洱茶艺表演与VR技术再现马帮传奇。香格里拉站的藏式碉楼建筑内,唐卡展览与动车模型并置,传统与现代完成美学对话。更深层的改变发生在社会肌理中:独克宗古城的藏族工匠通过抖音直播接订单,普米族青年组建“铁路志愿服务队”,不同民族在协作中重构身份认同。正如那柯里村从茶马驿站变身“铁路文旅综合体”,丽香铁路正以流动性和开放性消解文化隔阂,让“各美其美”走向“美美与共”。

从“山间铃响马帮来”到“动车飞驰云岭间”,美丽的丽香铁路蜿蜒在雪山草甸之间犹如一条“金丝带”,不仅彰显了交通强国的技术实力,更是兴边富民战略在新时代最生动的实践诠释。(文/陈尹晓璇 图/栗也茹)

编审:唐佳蕾 王月博

相关文章:

听!这是来自海拔5200米高原的炮声04-11

可可西里现状:保护站能打视频电话,藏羚羊恢复到7万多只04-08

丽香铁路:雪域高原上的发展密钥与文明纽带04-08

刷社保卡,能坐高铁了?!04-08

俄西伯利亚多地遭遇强风暴,造成大规模断电04-05

河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持续推进,开启四个专项调查04-05

安全达标!广珠铁路春季设备大保养完工04-03

铁路清明假期运输今日启动,“开往春天的列车”涂装焕新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