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簪朵非遗绒花、用名字写首诗,来苏州甪直开启“文化之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21:28:00    

清明假期第一天,市民出游热情高涨,各地景区纷纷开启“人从众”模式,赏花、踏青、品美食……不同地点不一样的游玩方式,透着一样的热闹。在苏州水乡古镇甪直,浓浓的文化气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在这里,簪一朵非遗绒花,用自己的名字写一首诗,再追随着叶圣陶先生的足迹探访古镇,开启一个别样的清明假期。

今天中午,记者走进甪直古镇,被一家非遗绒花店内的热闹场景吸引。这家名为“阙子叶手作”的小店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精美的绒花,色彩鲜艳、造型各异。游客们纷纷走进店铺,挑选心仪的绒花作为头饰或胸针,将这份非遗技艺的美戴在身上。店主阙子叶是一位90后姑娘,正坐在工作台前,专注地制作着绒花。“清明假期开启,古镇人流量暴涨,店里几乎一整天客流不断。”阙子叶告诉记者,甪直古镇文化底蕴深厚,保存着完好的古街、古巷、古宅,很多游客来这里都会选择穿上汉服、簪上绒花,在古街古巷中拍照打卡,因此小店生意一到节假日就格外红火。

非遗绒花店内,店主正忙着制作绒花。苏报融媒记者 朱雪芬/摄

同时,古镇上一位被誉为“唐伯虎爷爷”的老人,正忙着为游客们用名字作诗。老人名叫顾宝玉,今年69岁,在古镇上写诗已经有28年了。“我原本只是一个农民,因为喜欢写诗作画,就去读了上海美院的函授班,最后选择在甪直定居为大家作诗画画,被戏称为‘唐伯虎爷爷’。”

“唐伯虎爷爷” 在为一位孩子作诗。苏报融媒记者 朱雪芬/摄

顾宝玉告诉记者,甪直古镇自古名人雅士辈出,晚唐诗人陆龟蒙曾隐居这里躬耕田野、烹茶论诗,留下皮陆唱和的佳话;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圣陶在这里完成了他的教育改革和文学创作,视甪直为他的第二故乡。中午时分,“唐伯虎爷爷”的店里围满了游客,只见他手握毛笔,稍作思索,就在空白书签上为游客量身定制了一首独特的小诗。“一上午已经为十几位游客写了诗,大家都很喜欢。”顾宝玉说,用一首诗让游客记住甪直,是他最开心的事情。

叶圣陶小道开满紫藤花。苏报融媒记者 朱雪芬/摄

叶圣陶曾在甪直生活工作6年时光,留下他足迹的几处景点成了热门的打卡地。万盛米行,是叶圣陶名作《多收了三五斗》的原型地,游客们在这里体验古法磨米、古法称重的趣味;叶圣陶纪念馆内陈列着叶圣陶先生的珍贵手稿、照片和实物,游客们在这里聆听叶老与甪直的故事。;叶圣陶小道,是当年叶圣陶“晨到校晚返寓”的路线,如今这里紫藤花开得正盛,游客们沿着小道了解叶老生平,时不时驻足拍照。

“这里的文化氛围太浓厚了,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底蕴。”来自上海的游客林峰感慨道,“既能买到精美的非遗手工艺品,又能欣赏到诗意的创作,还能漫步在充满故事的小道上,这个清明假期不虚此行。”这个清明假期,甪直古镇用它的古韵吸引着游客,更用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让人们流连忘返。 (苏报融媒记者 朱雪芬/文)

编辑:钱芳

相关文章:

角峰春色+畲族风情!惠东这场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体验04-05

清明假期第一天 陶寺遗址博物馆迎客流小高峰04-05

青岛历史城区潮流业态迎客忙 创意产品和沉浸式体验受青睐04-05

短途游火爆,重拾“附近”之美04-05

【国防有我】春风拂柳寄追思 清明又至忆忠魂04-04

簪朵非遗绒花、用名字写首诗,来苏州甪直开启“文化之旅”04-04

清明前后的甘蔗“毒过蛇”?专家辟谣:元凶是霉菌04-04

《不说话的爱》《我的世界大电影》《向阳·花》暂列前三!2025清明档新片票房破9000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