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东营市疾控中心发布“五一”假期及5月健康风险提醒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21:35:00    

“五一”假期要来了,身心要放松,健康防护要紧绷!

春末和夏季是虫媒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发热伴、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逐渐进入流行期;人与犬等动物接触机会增多,增加了狂犬病暴露风险。假期出行和聚餐活动明显增多,要关注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预防登革热、疟疾、猴痘、人感染禽流感等传染病输入风险。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以下简称“发热伴”),这病名字很长,但简单来说就是:发烧+血小板减少+可能致命。发热伴主要通过蜱虫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也可经直接接触患者血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传播。蜱虫多分布于山区、丘陵等草木繁茂的地区,每年的5-7月是蜱虫活动的高峰期,人们在户外游玩、劳作时被蜱虫叮咬的机会显著增加,蜱传疾病也进入高发期。

主要症状:起病急,重症患者病死率高。发热伴有乏力、肌肉酸痛、头痛,部分患者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少数患者可出现意识改变。

预防措施:及时清除房前屋后及庭院中较高的杂草,在生活区与草地、林地和农田之间设置 1-2 米宽隔离屏障(可为木屑、砾石或水泥混凝土硬化带),防止蜱进入。外出避免在草地长时间坐卧,户外活动穿长衣长裤并扎紧裤脚,裸露皮肤涂抹趋避剂,劳动归家后尽快洗澡,科学处理蜱虫叮咬,如果被蜱虫叮咬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经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100多个国家。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为5-8天,隐性感染居多。常见症状为发热、皮疹、全身疼痛等。我国的登革热疫情以输入为主,在广东、云南、海南等南方省份易引发本地疫情。

主要症状: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是“高热、三痛、三红、皮疹”。

高热:突发高烧(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

三痛:剧烈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痛

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预防措施:居家要及时清理盆、罐积水,减少蚊虫孳生;外出做好防蚊措施,尽量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使用驱蚊液、选择有纱门纱窗的环境居住。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夏季高发,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近年来大龄儿童发病比例有所增加;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样,主要通过接触患者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或者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主要症状: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预防措施:少聚集、勤洗手、常通风、物消毒、喝开水、晒衣被、打疫苗、早就诊。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被污染的水传播。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感染性腹泻的发生风险也相应增加。

主要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预防措施:勤洗手、多通风、防蚊蝇、勤消毒、喝开水、吃熟食、蔬菜瓜果洗干净。

假期出游 安全第一

1、准备必要的随身防护用品、必需或应急药品,例如口罩、消毒湿巾、创可贴、抗过敏药、止泻药等;

2、出行前提前了解气象和路况信息,依气候变化增减衣服,恶劣天气应避免出行,远离危险地带;

3、户外旅游时不要采摘、购买、加工和食用不熟悉或来历不明的山野菜、野果及菌类;不接触死因不明的禽类、野生动物等;

4、建议穿长衣长裤,裸露的皮肤涂抹驱虫剂,注意防蚊、跳蚤、蜱、恙虫等昆虫叮咬,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5、假期不出行的市民也应保持正常的饮食和作息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大众新闻记者 巩奕含 通讯员 张秀玲)

相关文章:

东营市疾控中心发布“五一”假期及5月健康风险提醒04-28

五一假期最高或超33℃;4月底又有消费券来袭;第二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揭晓04-28

阴天出行也会被晒伤 五一假期出游如何正确防晒?04-26

春暖花已开,沈阳邀您来!沈阳文旅服务驿站4月25日上线!04-25

交通运输部:预计五一当天高速路车流约为平日的2.1倍|直击发布会04-24

母子双双被毒倒,迅速恶化!紧急提醒:路边看到千万不要买!不要吃!04-20

明日迎谷雨节气 专家提醒:近期要注意“春捂有度”04-19

社区医生的“第六感”,助92岁老人转危为安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