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初,兰州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被一片静谧而温暖的氛围所笼罩,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泥土芬芳,那是大地对辛勤耕耘者最质朴的馈赠。米发君静静地蹲在田埂边,拨开土层挖出一株百合。抖落上面的尘土后拿在手中,那动作仿佛是在触摸着家族绵延了百年的厚重血脉,每一道纹理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从祖辈们小心翼翼种下第一株百合开始,历经时光的洗礼,到如今发展成大家所熟知的现代化企业,这位35岁的退伍军人,正凭借新时代的智慧与勇气,续写着“兰州百合甲天下”的不朽传奇。
解甲归田 逐梦新程
2014年24岁的米发君脱下那身陪伴他多年的军装,站在了人生的关键转折点上。摆在他面前的是政府提供的安稳体面的安置岗位,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铁饭碗”;而另一边,则是父亲辛苦经营、略显陈旧模式的家族企业。夜深人静的时候,米发君望着仓库里堆积如山、滞销的百合,心中五味杂陈,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位领导曾经说过的话:“军人最宝贵的品质,就是守护。”这个决定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乡里激起了千层浪——放弃人人羡慕的“铁饭碗”,接手这个传统作坊。
电商受挫 浴火重生
2014年的“双十一”,对米发君来说,无疑是记忆中最寒冷的一个冬天。怀揣着“让全国人民都能吃上正宗兰州百合”的美好信念,他毅然抵押了房产,投入200万开设了天猫旗舰店。然而,由于缺乏电商运营经验,店铺很快就陷入了困境,仿佛成了一个无人问津的“僵尸号”。他感叹道:“每天都在大把大把地烧钱做推广,可转化率却连0.3%都不到,短短两年,就赔光了。”站在冷冷清清的厂房里,这个硬汉,眼眶也不禁微微泛红。但军人的坚韧不拔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米发君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打倒,他不辞辛劳地奔赴发达地区,虚心向电商专家们请教学习;晚上则在直播间里反复试吃百合,常常吃到胃酸。为了节省时间,他甚至把行军床搬进了办公室,日夜坚守。终于,在2018年那个依旧寒冷的冬天,他们引进了“锁鲜包装+冷链直发”的一整套设备。当他们自己的冷库顺利建成时,米发君给父亲发了一条短信:“爸,靠火车贩卖百合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科技赋能 开发新品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资金链危机,让米发君在董事会上拍案而起:“我们绝不能只满足于做初级农产品!”他力排众议,顶着巨大的压力引进了先进的真空冷冻干燥设备。这一举措,让鲜百合的附加值迅速提升。在实验室里,他与专家们并肩作战,连续多日不眠不休,反复调试参数,最终成功研发出了自己的冻干百合。在生产线上,百合燕窝粥、花果茶等多种衍生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相继诞生。
精心勾勒 未来蓝图
站在百合加工博览中心的沙盘前,米发君的眼中闪烁着光芒,他满怀憧憬地描绘着心中的宏伟蓝图:“之后我还想通过VR技术,展示光绪年间百合进京商队浩浩荡荡的场景;让研学的孩童亲身体验古法挖百合的乐趣,感受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游客们可以在透明工厂里,亲眼目睹冻干百合如雪花般凝结的神奇过程……我们要做的,是把百合背后的故事,深深地种进每一个人的心里。”
暮色笼罩下的鹞子岭村,连片的百合田在微风中泛起波浪,仿佛一片涌动的生命之海。办公室里,米发君的父亲默默地看着儿子这些年带领企业获得的成绩,国际金奖的奖牌在灯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记者手记
在米发君的办公室里,有一个玻璃罐格外引人注目,里面封存着不同年代的百合标本:祖辈们留下的干瘪百合,见证了创业的艰辛;父辈们的烘干百合,承载着时代的印记;而他自己研发的冻干百合,则代表着创新与突破,这些标本层层叠叠,宛如时光的年轮,记录着米家山百合产业的发展历程。当被问及成功的秘诀时,这个热衷研读《孙子兵法》的退伍军人,目光坚定地指向墙上的书法作品——“守正”二字笔力苍劲,“创新”二字飞扬灵动。或许,这便是传统农业破局发展的关键所在:坚守传承,将根深深地扎进历史的土壤;勇于创新,让枝叶向着未来的天空尽情舒展。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沛珂 文/图
相关文章:
健康消费加速向“新” 市场前景广阔04-13
特朗普把奥巴马肖像换成自己的04-12
您知道自己的体重,能抗住多大的风级吗?04-11
藏在“互助盒” 里的青春温度04-09
盘龙区白邑中学师生到敬老院开展慰问活动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