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千年茶乡绿意浓 昌宁茶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5:40:00    

【来源:云南网】

“春茶季节每天能采500公斤鲜叶,收入4000多元。这几年‘千年茶乡’和‘昌宁红茶’品牌越叫越响,茶价稳中有升,我们的收入更有保障。”茶农杨应停边采茶边说。

茶叶作为保山市昌宁县的传统优势产业,早在1986年就跻身全国首批四个优质茶叶基地县之一,也是全国唯一注册获得认证的“千年茶乡”,拥有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昌宁红茶”。目前,全县共有生态茶园31.5万亩,百年以上古茶树20余万株,涉茶种茶农户达4.96万户、18.75万人。

“我家这棵古茶树发得早,在春分节气前后就能采摘,今年的鲜叶产量是143.5公斤,已经有客商订购,每公斤100元,收入14350元。古茶树就是我们的‘摇钱树’,家家户户都悉心呵护着。”漭水镇漭水村大丫口村民小组村民李金昌说。

昌宁县高度重视古茶树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开发,将其作为“千年茶乡”的特色优势,着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品牌优势。20余万株野生型、栽培型、过渡型古茶树,不仅是茶农的“摇钱树”,也是茶叶研究的“样本树”,更是昌宁茶产业的“名片树”,吸引了众多茶人前来昌宁寻茶、研茶、制茶、买茶。

春茶季开始,忙碌的不仅有茶农,还有茶叶科技人员。在昌宁县茶叶产业发展中心茶叶科技小院里,工作人员段蕊正在对茶叶样本进行农残专项检测。段蕊说:“从2025年春茶开始,我们全面启用K检云数据集成应用平台,通过后台的监测,对每一户SC企业以及标准化示范茶所进行监控,及时看到他们的检测数据,从源头开始,将我们的昌宁茶做到洁净、卫生、安全。”

昌宁县始终将产品质量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来抓,确保茶产品的“本色”,制定了《昌宁县茶叶质量安全管控工作实施方案》,通过问卷调查、“一诺十联”包保、绿色防控网格、宣传培训、检验检测、茶园投入品有奖举报、“检察护企”等专项行动,实施全过程监管。目前,已建成西南大学茶叶科技小院、全省唯一的茶叶中心“K检云数据集成应用中心”、高标准品控中心及农残检测实验室,采购高精度农残检测仪50台配发至茶叶企业用于检测茶叶农药残留,为茶产品高质量发展提供原料保障。

随着春茶的大量采摘,昌宁县的茶叶企业也迎来了生产旺季。“我们企业对茶农的茶园管理进行全程指导,从修剪、施肥到加工,都有技术人员把关。如今,我们的茶叶越来越受客商认可。今年茶厂开局良好,订单比往年更多,价格也较去年略有上涨,我们对昌宁茶的未来充满信心。”昌宁县雪山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普靖富表示。

昌宁县始终把龙头企业作为茶叶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大扶持力度,构建“产业协会+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体系,提升企业的带动能力。目前,全县共有茶企706家,其中初制所656户,精制厂9户,初精合一厂41户,获得SC认证茶叶企业43家;有龙头企业16家,占企业总数的2.3%,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国家级龙头企业昌宁红集团2024年生产各类干茶6360吨,产值2.09亿元,利润1327.99万元,上缴税金240.53万元,出口创汇65万美元。

“我们近期正在组织会员开展市场调研,积极筹备县内茶事活动和赴外地交流展销事宜。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抓企业生产来提高产品质量,通过抓宣传推介提升产品知名度,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并喜欢昌宁红茶。”刚参加完海南热博会的昌宁县红茶协会会长李忠文介绍,昌宁县通过持续举办茶事活动、技能大赛等方式,加大“昌宁红茶”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有效提升了“昌宁红茶”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昌宁今年的春茶开局良好,开采以来已生产加工干茶2万余公斤,每公斤干茶的价格在85元以上。”昌宁县茶叶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鲁绍荣介绍,昌宁县将坚定不移走好“三茶统筹”之路,全力推进昌宁红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将茶树的“绿叶子”打造成乡村振兴的“金叶子”。

近年来,昌宁县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着力擦亮“千年茶乡”底色,提升“昌宁红茶”成色,持续巩固壮大产业优势,先后被列为中国优质红茶生产示范县、全国茶业百强县、全国茶业生态建设十强县、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茶产业十强县、茶叶投资价值新锐县域、云南省“一县一业”茶叶产业特色县,2024年度又获得全国茶叶科技创新示范县、全国茶业重点县域称号。

云南网记者 杨艳鹏 通讯员 吴再忠

责任编辑: 董明强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千年茶乡绿意浓 昌宁茶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04-04

“明前茶”争抢时令,苏州碧螺春坐进“头等舱”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