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冲与跃升
■宁 明
对于歼击机飞行员来说,俯冲与跃升在特技飞行中是最不起眼的一套动作。甚至可以说,这套动作都算不上正儿八经的特技。就像是一名跳水运动员,跃入游泳池扎了个猛子,有何难哉?
但是,有的飞行员因为对俯冲与跃升动作太过轻视,在飞行考核中留下了懊恼与不甘。这里所说的“有的飞行员”中,就包括我。
多年前,在改装完某机型验收考核时,我受考的课目是“练习305”基本特技飞行。这个机型基本特技总共有8套动作,其中就包含俯、仰角45°~60°的俯冲与跃升。
我在空域内完成了前边几个难度较大的特技动作后,轻轻地舒了一口气。我对自己当天的飞行表现还算满意,自我估分在优秀范围内。
考核的最后一个特技动作是俯冲与跃升。如果我顺利完成这套动作,对于拿下总评优秀成绩更是胜券在握了。
我调整好飞行高度、速度和空域位置,准备按照预定的方向——面朝大海,进入俯冲。浩瀚的大海一望无际,海面如镜,似乎没有任何影响飞行安全的障碍物。
我在操纵飞机驾驶杆压坡度进入俯冲前,做出了一个颇具挑战性的决定——把俯冲角做到大纲要求的极限值60°!
我操纵飞机转弯,开始收小油门,当判断已转至既定方位时,迅速增大压杆量,以“斜扣式”的状态进入俯冲。之所以这样操纵飞机,是为了尽快形成规定的俯冲角。若仍用正常的操纵方法,要达到如此大的俯冲角将非常困难。
我检查了一下座舱内的地平仪。此刻,球形刻度盘上的棕色画面几乎已充满了仪表视窗的整个界面。棕色,代表的就是大地的颜色。它在告诉飞行员,此刻飞机正冲向地面。
我又瞥了一眼升降速度表,指针代表的下降率正指向180米/秒,且还在继续增大。
我感到飞机几乎立了起来,向着大海扎去。海面上的渔船仿佛迎面撞来,清晰度陡增。我来不及去查看高度表的指示数据,下意识地向后拉动了驾驶杆。这种本能的避险动作,使飞机的俯冲角迅速减小。
尽管安全退出了俯冲,但飞机的底边高度还是突破了规定界限。我当时的心情很沮丧,且不说这次飞行考核的成绩与优秀已擦肩而过,还险些危及飞行安全。
那次飞行考核之后,我对飞机俯冲的运动轨迹进行了计算,找出了不同的俯冲角在一定载荷条件下所对应的高度。我发现,在操纵飞机退出俯冲时,只要卡住几个关键点的数据,并根据当时的误差大小对载荷做出调整,飞机就可沿着理想的曲率半径运动。
在后来的飞行中,我一遍遍验证着自己的想法。果然,飞机的运动轨迹如我设想的那样,既能达到最大俯冲角度,又能确保退出俯冲时的底边高度不低于规定要求。
后来,我把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分享给了战友。他们按照我的方法,也圆满完成了这套动作。
年底,我们又迎来了上级的年终技术考核,恰好我受考课目又是基本特技。
当我以娴熟的动作完成所有考核内容后,意犹未尽,又特意增加了一套俯、仰角60°的俯冲与跃升。我把俯冲与跃升动作做得行云流水、丝滑优美,其数据之标准、轨迹之圆滑、衔接之流畅,几乎达到了完美。
坐在后舱的考核官看在眼里,难掩内心激动,用机内通话告诉我:“很好!我也来一个!”
接着,考核官模仿我的操作,把这套特技完成得非常漂亮。我在前舱会心一笑。返航时,我望着湛蓝的天空和机翼下辽阔美丽的山河,身为战斗机飞行员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轻轻在心底默念:“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
(本文刊于2025年4月21日《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版)
编辑:韩佳明
主编:张诗梦
来源:解放军报微信
相关文章:
我的飞行感悟:这一次,俯冲与跃升几乎完美04-26
纵览快评|为陌生人勇敢发声,体现一座城市的温度与文明04-21
确认!他已被击毙!04-19